日期:2025-09-08 11:34:31
《淮安食记》
暮春时节,我独坐窗前,望着檐下渐沥的雨丝,忽想起世间所谓\"珍馐\"者,不过是些油盐酱醋的勾当。偏是这般勾当\",竟也引得联合国那些\"文明人\"郑重其事地列了单子,排出九文大钱似的\"世界美食之都\"来。
细数这十座食府,中国竟占了六席。成都的麻辣、顺德的鲜甜、澳门的葡韵、扬州的精致、潮州的生猛,皆是人尽皆知的。唯独淮安,分明列在榜上,却似那\"无名的牺牲\",鲜有人道及。
展开剩余67%淮安这地方,说来也奇。古淮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,恰如一个\"十字路口\"的市井。洪泽湖的水气氤氲着,将南北风味都泡软了、揉碎了,再捏出个新模样来。旧时漕运总督在此开衙,盐商的轿马川流不息,把四方滋味都碾成了青石板路上的车辙印。
而今人言淮安,多道是\"长三角\"的北门户,或夸其发展迅猛。我却独惦记着那些藏在巷陌间的烟火气。淮扬菜馆的师傅们,至今仍守着\"一菜一格\"的古训。那文楼汤包的褶子,非得捏出三十二道不可;淮山鸭羹的汤色,必要清如洪泽晓月。这般讲究,倒像是给那些粗粝的运河岁月,绣上了细密的滚边。
世人多不解:淮安凭何位列\"美食之都\"?我想,大约因它最懂\"调和\"二字。北方的厚重,南方的灵秀,经了运河水的淘洗,竟生出种\"中庸\"的滋味来。不似川菜的火爆,不学粤菜的奢华,只是将寻常食材,做出不寻常的品格。这倒暗合了此地百姓的脾性——昔年漕工扛包时的汗珠子,如今都化作了案板上的盐花。
暮色渐浓,远处飘来油炸藕合的香气。忽然记起少年时读《老残游记》,其中写清江浦的段落已然模糊,只记得\"市井繁华\"四字。今日淮安,想必更胜从前。那些被忽视的美味,正如同这座城的脾性,不声不响地,在时光里熬煮着自己的味道。
愿诸君有暇时不妨去淮安走走。不必专寻名店,但看那早点铺里,老师傅用竹签挑开蟹黄汤包的薄皮时,准能明白——所谓\"世界\"二字,原不过是一笼冒着热气的乡愁。
发布于:山西省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